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火星到站这一刻,让大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天,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祝融号”火星车随即开展巡视探测活动。作为重要的中华创世神话之一,祝融神话具有特别丰富的内涵。它起源于原始火崇拜,发展于刀耕火耨的早期农业生产中,并随着天文学和五行观念的发展而逐渐成熟。火神祝融在中华文化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神话不仅见证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还于年4月24日成为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的来源。

火星到站!

地球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祝融号火星车,今天,我搭乘着“着陆器”一同抵达了火星表面,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这一刻,让大家久等了!

今天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历经约3小时飞行后,进入火星大气,经过约9分钟的减速、悬停避障和缓冲,于今天上午7点18分成功软着陆于预选着陆区。两器分离约30分钟后,环绕器进行升轨,返回停泊轨道,为着陆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

目前全世界已进行的21次火星着陆任务中只有9次成功,难度系数极高!安全着陆火星,除了要选择地形平坦的着陆区,还要选择合适的天气状况,避免被火星的巨大沙尘暴所干扰。在经过三个多月的绕火飞行后,我终于找到了最佳着陆点。地质学家说,我的软着陆区很可能是一个古海洋所在地,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很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科学成果。但是,怎样尽可能降低火星沙尘暴的影响呢?当然是惹不起,躲得起呀!根据过去的火星气象数据来看,火星沙尘活动集中在下半年,北半球在春夏期间最为宁静,选择在五月中旬着陆,对我来说也最为稳妥!

火神祝融与火的发现和使用

最早的祝融神话是自然崇拜的产物。在人类幼年时期,征服自然的能力几乎为零,因此将自然物、自然现象、自然力当作有生命、有意志而且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对象加以崇拜,企图通过种种祭祀仪式获得它们的庇佑或使它们不危害自身。火崇拜就是人类社会初期最常见的一种自然崇拜。

最初,先民对火的了解可能来自闪电引发的“天火”。他们目睹过熊熊燃烧的“天火”摧毁大片森林和草原,吞噬众多飞禽和走兽的情形,感受到火的可怕力量。同时,在大火熄灭后,他们也品尝过被火烤熟的动物肉,并发现熟肉比生肉更美味,这大约是最早的熟食行为。在一次又一次与“天火”遭遇的漫长岁月中,先民逐渐学会了使用火,学会了保存火种,并发明了钻燧取火技术,由此进入较为文明的熟食阶段。熟食的饮食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先民的体质,促进了先民大脑的发育,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怎么估量都不为过。正是在对火的发现和使用的过程中,火崇拜起源了。

先民最初崇拜的是自然形态的火。后来,随着思维的不断发展,先民崇拜的火逐渐具有了自然形态之外的具体形象,出现了火神。按照人类原始信仰发展的规律,最早的火神可能是动物形态。大约在原始社会中晚期,随着先民体力和智力的进一步提升,他们逐渐认识到人比动物的能力更强,本领更大,应该比动物更尊贵。所以他们崇拜的神的形态也从动物渐变为人。当然,这个转变相当缓慢,从动物形态先到半人半动物形态,最后才转变为人形。因此,我们看到中华神话中不少古老的神都有半人半兽的原始样貌,包括祝融。“祝融”之“融”从“虫”,“虫”在古代是所有飞禽走兽的代名词,比如兽类是“毛虫”,鱼类是“鳞虫”,连老虎也被称为“大虫”。《山海经》说祝融“兽面人身,乘两龙”,兽面人身应该就是火神祝融较早的形态了。

火正祝融与早期农耕

随着采集经验的积累,先民逐渐掌握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并尝试着将吃剩的种子撒播在居住地附近,以待其生长,这是原始农业的发生。大约在六、七千年前,在北方的黄河流域和南方的长江流域,原始农业生产都有了一定发展。最早的农耕方法就是“刀耕火耨”。刀耕火耨,也称“刀耕火种”“刀耕火耘”,即用刀砍伐林木,平整土地,然后焚烧木桩和野草,焚烧后的草木灰可以肥田。在“刀耕火耨”技术中,火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火神祝融因此逐渐获得了广泛的崇拜与祭祀,并由此推动了祝融神话诸多变化的发生。

比如《山海经》中就记录了两种不同的祝融身世神话:炎帝后代说与黄帝后代说。其一认为:炎帝的妻子听沃生了炎居,炎居生了节并,节并生了戏器,戏器生了祝融。其二认为:黄帝生了昌意,昌意生了韩流,韩流生了颛顼,颛顼生了老童,老童生了祝融。多种身世神话并行的情况在中华创世神话中并不罕见,神话不是历史,我们无法对神话叙事进行真假判断。但两种身世神话的并行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祝融地位的重要。

除此之外,火神祝融还被改造为掌管火的官员——火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说:“火正曰祝融”。《国语·郑语》曰:“夫黎为高辛氏火正,以淳耀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史记·楚世家》载:“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这些文献将祝融视为上古五帝之一——帝喾时期的火正之官,给他赋予了“重黎”之名,还将“祝融”的名号归为帝喾的敕封。

火正是掌管火的官员,其职能范围应该包括祭祀火神,组织“刀耕火耨”的农耕生产,管理改火活动等。“改火”即钻燧改火。相传,古人钻燧取火时,在不同的季节要使用不同的木头,因此每一个季节都要改一次火。后来,改火逐渐变更为一年一次,时间为初春,成为新一年的起点。在重取火种之前,还要将旧灶台修葺一番。由此,负责组织改火活动的火正祝融也被奉为灶神,《周礼》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灶神祝融神话影响不大,仅散见于部分文献中。祝融灶神神话的产生,与其火正之官的管理范围有关,是火正祝融神话的衍生品。

从火神祝融到火正祝融的发展,是祝融神话不断丰富的过程,也见证着古代农耕技术的不断发展。

荧惑星与天文观测

作为最早开始农业耕作的文明之一,中华先民也因安排农事的客观需求而成为最早总结天体运行规律的群体。先民将太阳运行产生的昼夜交替称为“日”,将月亮变化的周期称为“月”,将农作物成熟的周期称为“年”,并逐渐总结出二十四节气等重要的历法。

除了日月之外,先民也观察其他天体。比如有一颗星,虽然荧荧如火,但亮度常常变化,时而顺时针运动,时而逆时针运动,位置也不固定,因此被称为“荧惑星”,意思就是很亮又很令人迷惑的星。荧惑星也就是今日的火星。古代天文学的发展除了为农业生产服务之外,更为国家社会的重大事件、皇家的命运服务,由此衍生出占星术。因为荧惑星的运行规律很难掌握,所以占星家们就将其视为妖星,认为它主战乱、灾害、死丧、妖孽等。

其中,“荧惑守虚”(即火星运行到虚宿中徘徊不去)和“荧惑在心”(即火星与心宿二在同一视线位置上)两种天象都被认为是大凶之兆。与此相关的传说很多,比如《晏子春秋》载:

齐景公在位时,有一年“荧惑守虚”的现象持续了很久。景公害怕,就召晏子询问。晏子吓唬景公说这是上天要降下灾祸的预兆,起因是齐景公执政出了问题:不重用行善的人,发出的政令杂乱无章,亲小人而远贤人。如何消除灾祸呢?晏子提出三个意见:让蒙冤入狱的人回家耕田,把贪官的财富分给民众,救济孤寡老人。景公照此执行后不久,荧惑星就移走了。

“荧惑守虚”其实是火星在虚宿(即宝瓶座)的正常运行,周期大约持续三个月。但古代占星家因为种种原因,却将其引向了福祸、吉凶的预兆。荧惑星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明亮,明亮得如同点燃一般,因此古人就将火与荧惑星联系起来,将火神祝融视为荧惑星之神,即火星之神。由此,祝融又得到了一重神格。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就取意于此。

南方之神祝融与原始科学思想

《山海经》在记录火神祝融的早期样貌时,称之为“南方祝融”,这并非意味着祝融神话是南方的神话,而是因为祝融神话受到了五行观念的影响。五行不是迷信,而是原始的科学思想,后来发展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五行中的“五”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行”指这些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其实描述了自然界事物之间的运行及其相互转化关系。进入哲学以后,五行指向了世间所有的事物。因此古人将很多事物都按照五行划分并一一对应,其中就包括东、西、南、北、中这五种方位。方位的对应关系为: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南方火”正是“南方祝融”神话叙事的根源。所以《管子·五行》中的“黄帝得祝融而辨于南方”,反映的也是火与方位南的对应关系。

不过,后来火与方位南的对应关系在神话流传过程中逐渐淡化,祝融就被描述为南方之神了。比如《越绝书》载:“融治南方”,又如《风俗通义》载:“颛顼有子曰黎,为祝融苗民”。总的来说,祝融与南方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而位于南方的楚人更将祝融视为自己的远祖。《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记载说:楚武王曾因为与楚同祖的夔国不祭祀祝融,而出兵灭了它。

大约在东汉时期,祝融神话走向了成熟,祝融成为身兼火神、荧惑星神、南方神、夏神等神格于一身的重要神祇,正如许慎为《淮南子》所写的注释——《淮南天文间诂鸿烈》中描述的那样:“南方,火也,其帝祝融,其佐朱明,执衡而治夏,其神为荧惑……”。

中华创世神话是最为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一。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哲学和世界观,铸就了一个民族的基本文化格局,也见证和引导了一个民族的科技发展。先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后有“嫦娥号”系列月球探测卫星。先有火星之神祝融神话,后有被命名为“祝融号”的中国首辆火星车。这些事实无一不显示了中华创世神话的重要文化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