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时光的绝美意境

有酒,有月,有美食,岂可无诗无词。

先贤吟咏中秋的文字,沿千年时光流淌至今,不似泥沙沉江海,更类银河挂九天。

水调歌头

[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代文人胡仔在《渔隐丛话后集》中写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自古以来,它便是吟咏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其构思奇拔,独辟蹊径,宇宙与人间、旷达与感慨、自然规律与悲欢离合,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又饱含哲理与人情,不愧为千古名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朝开元年间一代名相,受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思念远方亲人,写下此诗。开篇意境宏大雄浑,骨力刚健,不愧名臣风采,却又情感真挚饱含思念,尤其首二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南宋]辛弃疾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词人效仿屈原《天问》体,全篇皆问,对种种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对月亮东升西落、盈亏变化的原因进行了猜测性解释,

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求索精神和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同时暗含对人生、对社会的无限困惑和满腔悲愤、痛苦无人理解的郁闷。不得不得令人赞叹佩服,近八百年前的辛弃疾便已于词中接触到月球围绕地球运转这一科学现象,近代学者王国维赞叹:“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最后,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