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青网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题: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
记者李金磊
“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
“诸神传说”的成真,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越星球的背后是航天央企和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心血。
“嫦娥”奔月
年12月,就在嫦娥五号顺利从月球带回约2公斤月壤之际,一张旧报纸爆红网络。
这份年的《科学发现报》报道了中国探月“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及时间表,同一版面还列举了日本、印度、俄罗斯及美国的探月计划。但令人唏嘘的是,只有中国如期实现了自己立下的“探月Flag”。
“只有中国当真了”。回望“嫦娥”奔月之路,这是一条稳扎稳打的跨越之旅。
年,嫦娥一号顺利进入月球轨道并传回月球三维影像;年,嫦娥二号实现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直接地月转移、成功环月;年,嫦娥三号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年,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同地球的中继通信;年,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秉持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航天央企和无数航天人持之以恒、不懈努力,中国探月工程自年立项以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条龙”攻关攻坚,“一盘棋”协同推进,“一体化”迭代提升,中华民族“九天揽月”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
来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的孙泽洲,担当嫦娥三号、四号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还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一边飞“月”,一边奔“火”,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其中,嫦娥四号要着陆到人类历史从未去过的月球背面,月背无法与地面直接通信,风险巨大。孙泽洲带领研究团队夜以继日地开展技术攻关,构建了“着陆器+巡视器+中继卫星”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系统方案,突破了崎岖地形下精确安全软着陆、全时中继通信等核心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的壮举。
年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祝融”探火
从月球到火星,意味着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的跨越。
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着陆巡视器包括“祝融号”火星车及进入舱。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上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一次实现了“绕、着、巡”三个目标。
作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面对媒体专访镜头时一度哽咽。
要知道天问一号此行,其实是与阿联酋的希望号和美国的毅力号同场竞技。“阿联酋‘希望号’已经环绕成功了,美国‘毅力号’已经着陆成功了,这时候天问一号在我心里已经不是一个任务完不完成这么简单,我不太好用语言来表达我压力的程度。”他说。
“火星的难度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为什么顺利?顺利就在于我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和对工作标准的卓越追求。”孙泽洲在年6月21日出席“央企楷模责任担当”中央企业党员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时说。
年10月14日18时51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中新社发郑逃逃摄
“羲和”逐日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年随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发射,中国也迈入了“探日”时代。
卫星取名灵感源自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此举象征着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
人们将“羲和号”视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运行于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主载荷是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可以获得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不同高度处的太阳图像,相当于对太阳大气进行CT扫描。
年8月份,“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创下5个国际首次,包括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台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轨验证等。
目前,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探测方面已经实现了“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对太阳系的主要天体种类进行了全覆盖。从月球到火星,再到太阳,中国人跨越星球的步伐迈得更稳更远。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航天央企人将继续锐意创新、勇攀高峰,为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正如孙泽洲所说,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的新突破、科学上的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