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你好3名宇航员启程向你报到

北京皮炎医院哪里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612/9057520.html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在16日上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上述消息。这也是五年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按照计划,中国到明年年底前将完成空间站的四次载人航天飞行。此次飞行由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航天员聂海胜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聂海胜今年56岁,这将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任务。他也将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最年长的宇航员。根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完成四项主要任务,并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时间更长任务更艰巨季启明介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已按计划完成了9类42项测试,主要包括平台基本功能、交会对接、航天员驻留、机械臂爬行与在轨辨识、出舱功能以及科学实验柜等测试内容,目前状态良好,平台设备工作正常。组合体已调整到高度约公里的近圆对接轨道,建立起交会对接姿态和载人环境。经分析确认,组合体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以及航天员进驻的条件。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组合体状态稳定,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已基本就绪。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3名宇航员将在此次航天任务中完成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四是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相比以往的空间站任务,这次任务的时间更长,不仅要搭建核心模块,也就是太空中的‘家’,还要进行一系列关键的技术测试。”聂海胜在发布会上对记者表示,“这个任务更艰巨,挑战更大。”刘伯明在发布会上表示:“这次任务在机舱外花费的时间将长得多,而且会有很多轮的舱外活动。因此,任务变得极其复杂和艰巨。”自带WiFi全屋智能的“大平层”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朱光辰曾将中国空间站比作是“三室两厅还带储藏间的豪宅”,可支持3名航天员长期驻留,6人短期驻留。为了保证航天员的舒适生活,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研制团队中,有一支队伍专门负责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太空工作居住环境。如果说“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是“筒子间”,中国空间站的活动空间提升到了整站立方米,可谓搬进了“大平层”。具体而言,天和核心舱的密封舱内配置了工作区、睡眠区、卫生区、就餐区、医监医保区和锻炼区六个区域,还配置家电、健身器材、天地视频通话设备以及测控通信网等。为了解决宇航员洗澡的问题,空间站特别设计了“包裹式淋浴间”,宇航员可以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个人卫生问题。此外,中国空间站还配备了“移动WiFi”,设计师营造了一个全屋智能家居的环境,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和不同的模式。天和核心舱配备了3个独立卧室和1个卫生间,保证航天员日常生活起居。在航天食品方面,配置了余种营养均衡、品种丰富、口感良好、长保质期的航天食品。就餐区域配置了食品加热、冷藏及饮水设备,还有折叠桌,方便航天员就餐。锻炼区配备有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用于航天员日常锻炼。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介绍称:“中国空间站设计在轨飞行10年,具备延寿到15年的能力。为了保证空间站在轨不小于15年长寿命要求,我们从设计伊始,就开展了长寿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一体化设计。”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的建设计划将于年底前完成。中国空间站任务分为关键技术验证、组装建造和运营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在该阶段,将发射天和核心舱和2艘载人飞船、2艘货运飞船,在轨验证七大关键技术,为实施空间站组装建造和长期运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季启明在发布会上介绍称,计划在年前后完成总计12次飞行任务,其中建造阶段的6次任务主要包括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2次货运飞船及2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这一阶段,任务将全面完成以三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他还表示,在完成建造后,空间站将进入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另据介绍,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现已圆满完成长征五号B火箭首飞和“天和核心舱”发射,今年还将陆续实施2次天舟货运飞船和2次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这一阶段任务主要目的包括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柔性太阳电池翼、大型柔性组合体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目前国际空间站(ISS)正在争取新的资金支持,如果资金无法到位,那么国际空间站可能会在年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可能成为国际上唯一在轨的空间站。按照计划到年,中国将建立每年运营数千次载人太空飞行、运送成千上万吨货物的能力。中国的太空探索进入到空间站阶段,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季启明在发布会上表示:“已经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就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提出了合作意愿,中国总体上对此持欢迎态度。中国空间站建成后,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中外宇航员共同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季启明说,外层空间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探索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中国载人航天始终按照“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愿意与世界上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他还介绍称,年以来,中国开展了与联合国外空司的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中国还正在与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等国家,围绕在空间站开展基础物理、航天医学、空间天文等领域的空间实验进行双边合作交流。潜力巨大的空间科技中国已经将太空探索列为优先事项,目标是到年成为主要的太空大国。发展航空航天科技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年中国成功完成35次航天发射,包括嫦娥五号发射成功,首次完成我国月表采样返回;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上个月,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实现火星登陆的第二个国家。“天问一号”航天飞船搭载着中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无人火星漫游车“祝融”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的乌托邦广阔平原上,标志着“中国首次在火星上留下足迹”,为人类探索“第二个地球”的科学道路迈出了一大步。中国还在测试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并计划建立载人登月科研站,旨在为揭开宇宙的秘密,以及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贡献。从国家全产业链角度,我国开展空间站工程,能极大地引领和带动包括空间科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前沿学科和原材料、元器件、智能制造等多领域先进技术发展。空间站作为长期在轨运行的“太空母港”,其天然的高真空、微重力、超洁净环境也可以充分用于开展各类科学技术研究,推动科技进步。业内认为,空间站的建设也将带动民营航天领域的发展。伴随着更多新技术应用到航天领域,中国的商业航天也将迎来大规模释放,从而降低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并催生大量的商业应用和行业生态。下游空天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数字图像等产业也将实现爆发式增长。本文来源:第一财经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