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号与火星快车太空握手,这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维砚通讯员田嘉王希曦11月,我国“天问一号”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团队合作开展“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轨道器在轨中继通信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在这场4亿公里外的国际范儿“握手”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为“祝融号”火星车研制的UHF频段通信子系统发挥了核心作用。10月27日,欧洲航天局空间业务中心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欧空局“火星快车”探测器与中国“祝融号”火星车将在11月进行5次通信测试,并向地球传回数据。这是欧空局10年来首次在火星轨道实际测试“火星快车”的数据盲接收能力。在约定时刻,由“祝融号”向“火星快车”发送数据,通信距离约千米,通信时长10分钟。“火星快车”接收数据后转发给欧空局所属深空测控站,测控站接收后发送给欧洲空间操作中心(ESOC),ESOC再转发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由中方技术团队解译后,判读数据的正确性。“祝融号”火星车与“火星快车”环绕器作为两个不同国家的火星探测器,他们发出的信号是如何进行自主通信的呢?西安分院“天问一号”测控数传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田嘉解释说,两个探测器均采用国际通用协议,通过这项协议可实现在临近空间范围内的全自主、高可靠、高效率及自适应的智能化信息传输。“这个协议可以将它理解为进行国际间通信的通用标准。这就如同中国的5G手机走到国外依然能接收不同国家的5G信号一样,‘祝融号’火星车发出的信号‘火星快车’环绕器依旧可以接收使用。”西安分院研制的UHF频段通信子系统由中继天线、穿舱电缆和收发信机组成。为了完成这一具有高复杂度的协议,西安分院UHF频段通信子系统研制团队不断地对协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迭代,依次突破了全自主、高可靠、高吞吐率协议集成等多项关键技术,并采用架构统型的思想对协议进行了高效的集成。除此之外,火星探测任务对轻小型化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西安分院研制的UHF频段通信子系统颠覆了传统的以功能维度为单机分类的设计方法,而是基于统一物理架构,将电源、数字处理、收发通道、频综、固态功率放大器和微波无源网络进行高集成化设计,并通过多种设计方法共同实现了系统级与单机级的极限优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