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球上唯一建立了文明的生物,人类的进取心和好奇心都是别的动物无法比拟的。我们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有着积极的探索欲,这一点从远古时期就开始了。
如果现代人类的先祖们没有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产生好奇,然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验去搞清楚使用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的方法,那么我们今天也不可能生活在这样繁华的城市中,享受各种科技带来的便利了。
因此,我们作为现代的人类,也不能够丢下自己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够让我们的社会继续前进。
在人类创造的“奇迹”里,太空探索绝对是最值得称道的成就之一。人类千万年来都没有放弃过仰望天空,并且在近代对于宇宙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为进入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们不懈的努力之下,我们终于在上个世纪突破了地球引力的拉扯、大气层的桎梏,将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后来,我们甚至还将人类本身送上了太空,让我们能够亲眼目睹地球之外的世界。如今,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别的星球,希望能够从中找到宇宙运行的奥秘。
国际空间站的发展
对于宇宙空间的探索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要更多地了解地球之外的世界,不光要发射足够多的航天器,还要在太空中停留足够久的时间。在上个世纪,人类发射的载人航天器都只能在太空中停留有限的时间,无法进行一些耗时比较久的观测和实验。
于是人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够发射一个类似于人造卫星那样的,能够在地球轨道上长期停留的载人航天器。这个设想后来在多个国家的努力下变成了现实,那就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项目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类似于“积木”一样逐渐累积起来。首先发射的是“曙光号”功能货舱,然后是“团结号”节点舱、“星辰号”服务舱……就这样,多个国家逐渐在太空中建设起了一个足以容纳多人,进行长期的观测和实验的空间站。
如今国际空间站已经投入使用多年,为人们的宇宙探索和研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就在年的6月20日,空间站的宇航员还进行了太空行走,目的是给空间站更换电池,今后还将继续工作下去。
中国的航天事业和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由多个国家参与建设的,比如欧洲航天局的数个成员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但是我们会发现,目前世界上航天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的中国却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这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在上个世纪末,中国也曾经想要加入国际空间站项目,但是却遭到了拒绝,理由是我国当时的实力还无法对空间站的建设起到实质性的帮助。在那之后,我国便坚定了要建设属于自己的空间站的决心,并且积极进行了计划,并在之后开始实施。
尽管被拒绝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是一件让人愤慨的事情,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航天科技的发展上不如其他的大国。
新中国从战火中艰难地崛起,我们的工业、科技几乎都是从头开始建设,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因此无法在短时间达到那些发展已久的强国的水平也是情有可原。但是我国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这些客观原因而自暴自弃,反而是更加努力奋斗,争取在短时间内将以往的差距弥补起来。
我国航天的里程碑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在本世纪完成了航天科技的一系列突破,比如首次完成了载人航天行动,成功往月球和火星发射了探测器等等。在空间站的建设方面,我国也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计划,将“天和”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进入了地球轨道。
在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进了太空,并且成功和“天和”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了对接,将首批航天员送入了我们中国自己的空间站。
目前,这三名航天员已经顺利完成了在空间站中三个月的任务,安全回到了地球。此行主要是对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了各项功能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空间站能够正常运行,为之后的其他工作做好准备。
我们从航天员们发回的图片、视频可以看出,我国的空间站内部井井有条,充满了科技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代表了目前国际航天科技最高一级的制造水平。不过对于中国的空间站建设计划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国还会发射“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三艘载人飞船,并且将空间站的其他一些组成部分,比如“天舟”货运飞船和“天问”、“天梦”实验舱等等,进一步将我国的空间站建设得更加完善,逐步承担起更多的观测、科研任务。
曾经那个被拒绝参与空间站项目的国家,已经变成了能够引领世界空间站技术的先进强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无比“励志”的奇迹,是全体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值得我们每个人感到骄傲。
空间站之间能够互救互访吗?
空间站中虽然长期都有复数的优秀航天员工作着,而且还能够随时和地面的控制中心进行联系,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故障排查和修复工作。但空间站毕竟是在茫茫的太空中运行,任何人都不能够保证我们不会遇到任何意外的情况发生。
在人类社会中,互帮互助能够帮我们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于是也有人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如果我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是遥遥相望的,那么当我国空间站或者国际空间站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不能让两个空间站之间的航天员互救互访呢?
虽然这个设想是无比美好的,在历史上也有苏联的联盟T-15飞船实现“跨飞”的先例,但是我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之间暂时还做不到。
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想这样做,而是因为我们和苏联的那次跨飞不同,苏联是在赤道的同一倾角轨道,不同高度的飞船之间跨飞,而我国的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之间却是高度一致,和赤道的倾角不一样,所以理论上是没有交汇可能的,以目前的技术还做不到跨站联系。
空间站的安全保障
当然,这只是说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并不代表以后也没有这样的技术。国际空间站也比较“老旧”了,之后大概还会有全新的空间站建立起来,等到那个时候,说不定就能够实现各个空间站之间相互“串门”的情景了。
我国的空间站虽然是以中国作为绝对的主导者,但是也欢迎各种来自于国际社会的友好合作,比如此前就有来自于德国、法国、意大利三个国家的航天员和我国展开了合作,将来可能会进入我国的空间站进行一系列研究。
既然空间站之间的互救互访不太可能实现,那么我们的空间站如果遇到了什么险情的话,我们要怎么去进行救助呢?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的研究人员早就考虑过了,空间站中不光有各种齐全的工具,而且我们也能够及时从地面发射飞船进行救援。
比如我们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就可以做到在数小时内到达中国的空间站,避免因为时间耽搁太久而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是我国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要保证。
结语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空间站中使用的是中文进行操作,这也让外国一些媒体大为不满。但是对于一个由中国建设的空间站来说,使用中文当然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中国日益强大,并且逐渐在世界上扩大影响力的表现。
相信在以后,不管是在地球还是在太空中,使用中文的场合会越来越多,因为我国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已经逐渐将一些传统强国甩在了后面。只要自己的实力足够了,那么就能够在世界上赢得更多的尊重。
中国的进步也是整个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好消息。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太空还是一片充满了艰险的未知之地,我们想要完成“太空移民”或者“太空采矿”的目标还很困难。对于宇宙的探索不是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完成的,必须是整个人类共同努力才行。
等我们彻底在宇宙中立足之后,人类的整体生活环境必然将发生巨大的改变,会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等到那个时候,我们的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