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为“航天点亮梦想”,旨在进一步宣扬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理想信念,以航天梦托举中国梦,激发汇聚逐梦筑梦的磅礴力量。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自青年时期投身航天事业,始终胸怀远大梦想,从资源二号到嫦娥系列工程,从“嫦娥奔月”到“逐梦火星”,叶培建为我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年,叶培建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
年,叶培建出生在江苏泰兴的军人家庭。父亲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救国运动、解放战争和 。叶培建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在抗美援朝的 个月就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但是吃够了美国人空军的苦头,武器装备差距太大。所以我的父亲印象非常深刻,我们没有强大的空军不行。”
高中毕业后,叶培建本想学习外交,但父亲告诉他:“你学工科,学航空!”
在父亲教诲下,叶培建考入浙江大学无线电系,后来又成为改革开放后 批留学生,赴瑞士求学。留学日子里,叶培建埋头苦读。到年8月,论文答辩一结束,获得瑞士科学博士学位后,叶培建便动身回了国:“有人曾经问过我回国时有没有犹豫,那时候瑞士的条件比较好。问这个问题是小看我了。我可以发自内心地告诉你:没有,一点都没有。我没有任何走与留的思想斗争就回到了中国。”
无论是从考大学、出国留学到工作,他的人生中面临过多次选择。但对叶培建来说,做选择不是难事,那是因为四个字贯穿始终:国家需要。自年从事空间技术研究以来,叶培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了50余年,他是我国 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一号总设计师兼总指挥,嫦娥三号探测器系统首席科学家,嫦娥二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嫦娥五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
“外面任何风吹草动,大风大浪我是不会去考虑的。因为我始终记住:落后就要挨打!我们的教训太多了,我要为国家做点事情。”电话另一头,叶培建坚定地说。
我还要多做一点事情
以探测月球为主要任务的“嫦娥工程”是叶培建的“代表作”,年初,探月一期工程立项,叶培建担任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兼总指挥,从此便开始了他的“探月之旅”。
年,嫦娥一号历经三年的时间成功发射升空;年,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壤返回地球,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圆满收官。
年2月10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指挥大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技术顾问叶培建院士(左)和同事讨论。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除了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也是我国一直在开发的航空航天项目之一,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携带的火星车“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从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就得要全面发展,包括基础技术各项都要发展。我们提高探测月球的能力,要开展进一步的深空探测,要开展载人登月研究,我们要走得更远,走得更高。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克服困难,中国年前或将实现载人登月。未来,中国航天事业将会有更多的高亮时刻。要用‘航天梦’来托举‘中国梦’!”展望未来,叶培建信心满怀。
年9月29日,叶培建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被授予这一称号的,还有数学家吴文俊、天文学家南仁东、医学家顾方舟、核物理学家程开甲。如今,其他四位都已去世。
叶培建说:“国家把这么高的荣誉给我,我还要多做一点事情!也是为了他们做一点。”
航天事业要薪火相传
作为嫦娥系列各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叶培建培养了嫦娥四号总师和火星探测任务总师孙泽洲等为代表的数名型号总师、近百名主任设计师。
除了担任嫦娥系列探测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之外,叶培建还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院长职务,要为中国培养更多的航天人才,他发动航天系统的年轻人,编了一套23册的空间技术科学丛书,并将其中的10册翻译成英文版发行世界。叶培建还推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合作申办《SpaceScienceandTechnology》期刊。据了解,该期刊已发行数期,向世界介绍中国航天的 成果,提高中国航天在世界的学术话语权。他通过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项目培养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的 青年教师、选拔了20余名研究生参与研究,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南航智慧、南航方案和南航力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党委书记季海群在接受采访时说:“作为院长,叶院士往往强调的更多的是人才培养,要求学院把为航天强国培养更多的接班人作为首要任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本科生的升学率达到70%,研究生中的国防就业率达到70%,众多 学子奔赴航天五院、航天八院等航天主战场建功立业,成为我国航天科技领域的可靠接班人。
今年2月份,叶培建担任了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叶培建深深感慨:“航天事业也要像火炬接力一样,薪火相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