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但科技发展的脚步没有停滞,人类的科学探索步伐迈向了天上、人间和虚拟空间。英国广播公司网站年12月30日刊文盘点年科技大事,全文摘编如下: 奔向宇宙
·竞赴火星
火星年,火星和地球距离最短、最适宜发射火星探测器的一个时间窗口开启。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了解火星对研究地球早期历史和生命起源有着重要价值,也对人类拓展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年7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火箭发射到火星?三家各有使命。
中国“天问一号”主要任务是地质勘测,用雷达“透视”几千米深的地层,采集岩石土壤等样本,绘制火星地质结构图,探测火星磁场,由此解开火星磁场的演变历史。
阿联酋“希望”号由日本火箭发射升空,主要任务是绕火星做近赤道轨道运行,对火星气候及天气进行探测研究。
美国“毅力”号准备用两年时间探测火星生命迹象,并测试火星低空飞行的条件和可能性。
·再探月球
中国月球探测器嫦娥五号于11月24日发射升空,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1.7公斤后起飞返航,12月17日着陆地球,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也是继年苏联“月球24号”探测器之后44年来人类再次从月球表面带回样本。这个“月球土产”将在中国领袖毛泽东故乡韶山展出。
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载着三名宇航员登月后到年,人类先后6次登月科考。中国尚无载人登月行动,但年启动探月工程,为载人登月计划打基础。
美国准备再次将太空人送上月球行走。今年5月,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公司、埃隆·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以及动力系统公司三家民营企业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签约,为政府的阿耳忒弥斯计划共同研发年登月着陆器,合同总额将近10亿美元。
·“龙宫”探秘
日本“隼鸟2号”小行星探测器的回收舱携带小行星“龙宫”地表和地下岩石样本,于12月6日在澳大利亚南部着陆,“隼鸟2号”在地球轨道与回收舱分离后继续小行星探测之旅,预计年左右抵达编号为KY26的小行星进行不采样探测。
采集小行星样本和火星探索一样,是人类了解宇宙的努力之一。外星文明到底有没有?人类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始终不减。
五洲峥嵘
·疫苗竞赛
新冠疫情一波接一波,同时刺激了科学研发活动,新冠疫苗以破纪录的速度问世。
全世界成千上万科学家放下手中课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围绕新冠肺炎病毒展开研究,加深了人类对这个病毒的了解,开发了更精准的监测方式,并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制出可以大规模接种的疫苗。
疫苗竞赛在全球展开。5月份,从多个在世卫组织登记的候选疫苗中有8个进入临床试验,包括领跑的辉瑞、莫德纳、牛津/阿斯利康、中国科兴生物(克尔来福)和俄国加马列亚研究所的“卫星V”新冠疫苗。
研发成本当然也很高。除了经济成本,还有科研成本,包括各个领域其他课题的进展为新冠让路、暂停。但新冠疫苗的问世,无疑为战胜猖獗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带来曙光。
·气候变化
世界气象组织(WMO)12月2日发布全球气候年度报告,称今年很可能是自年开始记录以来气温第二高的一年,仅次于年。有5组不同的数据支持这个判断。
罕见的高温和干旱使得美国、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山林火灾范围和持续时间远甚于寻常,产生的烟雾扩散到全球;海洋水温升高,全球80%以上的海洋水域经历了热浪袭击。2月,巴西科学家在西摩岛测得南极气温极值达到了20.75摄氏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地球生态的影响在过去一年以各种方式展现。除了美、澳和西伯利亚野火成灾,南北两极冰层加速融化也因为媒体的跟踪报道引起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