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上天潜艇入海大连理工硬核服务

李从悠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412/6163171.html

近年来,神州大地上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国奇迹”:从“嫦娥”奔月到“奋斗者”潜海,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京张高铁风驰电掣……这些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的诞生,再次彰显了“中国制造”的非凡成就。从初创时的一穷二白、举步维艰,到如今的上天入地、举世瞩目,中国人已从一片荆棘之中走出了一条鲜花盛放的长路。由党创办,于国同行,大连理工大学作为我国工业体系的中坚力量,一直在这条“中国制造”之路上砥砺向前。

诸多“第一”,照见初心使命

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几代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从历尽硝烟的中华大地上白手起家,打造出了如今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品牌。在这段跌宕起伏的发展史中,那一项又一项“第一”,就像一座座高耸的灯塔,为无数奋斗者点亮了前路。而这些“第一”之中,就有许多大工人的手笔。

“中国核潜艇之父”,大连理工大学校友彭世禄院士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面向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亲手创办了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时名“大连大学工学院”的它,即是今日大连理工大学的前身。自建校之日起,大连理工就肩负起了“以科技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使命。从新中国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到新中国第一台激波管;从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到新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油港、渔港、军港;从新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到新中国第一枚液体燃料探空火箭……不管是工业一线还是科学前沿,不管是浩瀚大洋还是苍茫宇宙,大工人无不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擎起“中国制造”的时代重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写下了无数属于“中国制造”的传奇故事。而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大连理工大学,亦时刻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指引,坚持战斗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那一个个彪炳史册的“第一”,就是大工人奋进身姿的真实写照!

转型升级,迈向世界前沿

如今,我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工业制造大国,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全部工业门类,已成为世界上产业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年至年,我国连续11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着力推动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制造”也开启了荡气回肠的升级史。

年5月,我国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成功首飞。这件大国重器凝聚着数十万科研人员的心血,是我国航空科技史上的一次集成创新。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的研制。其中,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白瑞祥团队先后承担并圆满完成了C加筋壁板结构、垂尾盒段结构以及尾翼前缘抗鸟撞等结构的承载能力检测和力学性能计算评估等5项课题。他们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托举着几代中国人的蓝天梦想。

年10月,总长约55公里的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开工到通车,多个日日夜夜,无数建设者的匠心和汗水共同浇灌了这座超级工程。而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亦不乏大工人的身影:水利系海洋石油建设工程专业级校友尹海卿,担任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副总经理、常务副总;土木系港口及航道专业级校友梁桁,担任大桥岛隧工程设计负责人;土木建筑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级校友高纪兵,担任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部兼总工办主任……众多大工校友脚踏实地、攻坚克难,在碧海之上为全球施工定出了一个全新的高标准。

今年5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这次着陆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将中国人的足迹延伸到了更远的星球。在这段星海征途中,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工程力学系郭旭教授团队以自主研发的相关结构优化技术和软件工具,使产品减重50%以上,有力保障了“天问一号”火星车的研制。10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发来感谢信,给这段大工人追逐“航天梦、中国梦”的故事,添上了一个承上启下的“小结”。

从海洋到天空,从大地到宇宙,无数与大工紧密相连的国之重器和超级工程正在引领时代潮流,长征5号运载火箭、国产航母、中国高铁“中国导线”……这些“国货之光”里,都镌刻着大工人昂扬向上的英姿。

面向未来,打造人才梯队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制造的未来也需要更多青年人去支撑和推动。长期以来,大连理工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培养党和国家急需的人才,引领着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在“制造强国”的征程里立壮志雄心、奋勇担当。

年,大连理工大学与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签订“新工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计开发、校企联合授课、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沟通交流互访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推进“高端民机设计新工科人才班”(简称“大飞机班”)建设。每年都会从有志于从事航空工业的大三本科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行本研贯通培养,让更多青年学子能够了解大飞机,投身到中国大型民用飞机设计制造的事业当中。

近两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先后获批新增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多个本科专业。学校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以需求为导向,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辽宁振兴发展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卓越人才。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在“中国制造”的新征程上,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传承血脉中的浓厚红色基因,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事业与国家命脉紧密相连,树立人生的大志向,帮助他们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将小我融入大我,在民族复兴伟大征程中成就精彩人生。

在12月26日,一代伟人毛主席诞辰的这一天,第六届“中国制造日”如约而至。时至今日,“中国制造”也早已变作了“中国荣耀”。未来,大连理工大学将继续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质的大工精神,在这条已无比辉煌的征途上,点亮更多“国货之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