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称此诗为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

郑华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610/4402684.html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诗”“骚”并称。“诗”指的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骚”指的是以屈原《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文化。二者分别是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但是,今天人们在推广阅读经典的时候,却往往出现“诗多骚少”的现象。这是因为,相比较而言,《诗经》作品比较短小易懂,更切近人们的现实生活;而“楚辞”作品,篇幅比较长,内容多涉及人们不易理解的哲学问题,所以,很多人便不喜欢它。比如,屈原作品中一首被誉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的奇诗,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很多人并不了解。这首诗就是屈原的《天问》。

屈原

天问《节选》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天问》全篇句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节选部分是开始的一小节,意思大致如下:请问远古开始之时,谁将此态流传导引?天地尚未成形之前,又从哪里得以产生?明暗不分混沌一片,谁能探究根本原因?迷迷蒙蒙这种现象,怎么识别将它认清?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究竟它是为何而然?阴阳参合而生宇宙,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屈原

这首诗自产生之后,就被人们认定为一篇“奇”文。后来的研究者更无不称奇。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那么,它到底“奇”在哪里?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天问》是一篇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经典诗作。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其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象力!

电视剧《思美人》中的屈原

诗中开篇就提出问题,而且全篇都在提出问题,全诗句,共提出了个问题,这是在屈原其他作品甚至历代文学作品中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这些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方面,是在诗人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又怀疑的,有的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些问题的提出,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自然、甚至对宇宙的思考,反映的是他的探索精神和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电视剧《思美人》中的屈原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这首诗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原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电视剧《思美人》中的屈原

《天问》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有:天体的生成、宇宙阴阳的变化、日月星辰的运行、神话与历史传说、人类先祖女岐、尧、舜、禹、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桀、汤、纣、伊尹、比干……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在诗中,屈原通过提出问题,充分表现了他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表达了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电视剧《思美人》中的屈原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在语言运用上与屈原的其他作品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

正版诗经楚辞全套4册原文译文注释文白对照白话文国学经典名著淘宝¥69¥购买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天问》是屈原的代表作,该作层层设问,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情理交融,声情并茂,宛若梦笔生花,令人读来兴趣盎然,绝无枯燥之感。因此,清代学者刘献庭在《离骚经讲录》中赞其为“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不慎触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