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名作欣赏》年第5月号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高昌绝句品赏
文|李元洛
生于悲歌慷慨的燕赵之地的高昌,人品与诗品俱佳。其人即之也温,其诗咏之也永。他是新旧诗坛的两栖莳花人,也是新诗与旧诗兼擅的诗家射雕手。在旧体诗词的原野,他多面开弓,弓弦响处,纷飞箭矢奔向的是各种体裁的诗词之红心。中国书籍出版社印行的《高昌诗词选》,收录的就是他精诚所至的泥土芬芳,乱红花影,霹雳弦声。
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定型并繁荣于盛唐的一种诗体,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体裁最小的一种诗体,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留下名篇胜句最多的一种诗体,那些好句好篇,至今仍芬芳我们民族的记忆,仍烫痛今日读者的嘴唇。清代诗家与思想家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自唐以来,不能作七言绝句,直是不当作诗。”现代新诗的开山人物胡适,对前贤作的是同气相求的回应:“要看一个诗人的好坏,要先看他的绝句。绝句写好了,别的诗或能写的好。绝句写不好,别的一定写不好。”我深然其说,并且对绝句也情有独钟,故按《高昌诗词选》的原编顺序,从诗部中选取若干绝句品赏,它们如同风荷托举的清圆露珠,更似珠宝店里的贵重珍珠。我私心很喜爱古典诗话、词话、曲话的重审美印象和感悟的点评方式,以及它们那点到即止的唯美语言,故我的点赞也只拟三言二语,言不尽意,如同款款而飞的点水蜻蜓,但也很可能欲休还说为小品文,那就算是现代的诗话了。
续:诗路花雨|李元洛:高昌绝句品赏(1-5)六
汤阴岳庙(三首之三)
如今身价成潮涨,门票噌泠逐岁扬。
秦氏传人今大佬,正随庙客抢头香。
岳飞与岳庙,是中国自宋而后的诗人歌咏不绝的对象,其中尤以元代赵孟的《岳鄂王墓》诗和明人文征明的《满江红》词最为有名,而清代状元秦大士所制“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一联语,在民间也广为流传。现代作家郁达夫呢,先后也作有《谒岳坟》《过岳坟有感时事》等名篇。
高昌接踵而来,他所作的《汤阴岳庙》三首,分别有对历史的反思,对愚忠的批评,更有对借前贤往烈之名而图一己之私的人与社会现象的讽刺。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思想张扬“美刺”,“刺”,即是对丑恶事物的鞭挞与讽刺。亦有所谓“兴观群怨”之说,“怨”,即是指诗的批判各种不良人事的社会功能。高昌此诗怨刺的就是名实不符、表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又要当婊子又要立牌坊。
如商人拜佛是为了财源广进,官人烧香是为了平安着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秦氏传人今大佬,正随庙客抢头香”,此为讽喻,西方文论称为反讽。绝句篇幅精短,诗人只能面中取点,以点概面,写一叶而让人知天下秋,绘一斑而让人窥全豹了。
七
观兵马俑坑
终于出土见天青,犹状谦卑侍帝廷。
国际歌朝泥俑唱,不知能懂几人听?
在我有限的见闻内,所知最早咏兵马俑之诗,是清代不著名的诗人黄航的《观秦兵马俑杂感》,其中的“冢下绝无藏匕客,何须兵马俑三千”,不失为调侃讥嘲的好句。新诗呢?印象最深的是余光中写于年的《秦俑》,他在港台观看展览的秦俑而作。“黑阒阒禁闭了两千年后/约好了,你们在各地出土/在博物馆中重整队伍/眉目栩栩,肃静无哗的神情/为一个失踪的帝国作证”,时空交感,虚实相参的想象,是余诗的独门绝技。年8月,他在西安算是实地新来,在留言簿的题词是:“一锄锄,找回/一个失踪的帝国/我似乎听见秦始皇在咳嗽。”其中,重复了他近三十年前的旧作中的得意之句。
当代的旧体诗词呢?高昌的《观兵马俑坑》应是其中的翘楚。其中不仅有时空错置的构思联想,更有结句的愈无理愈妙的对泥俑的拷问。现代的思想与观念,有如一束启蒙的强光,照亮刷新了众所争咏的古老的题材对象。绝句写作的艺术要义之一,是第三句顿挫转折,结句则别开新境,悠然不尽,让人思而得之,高昌此作的结句兼诘问不正是如此吗?
八
景山槐下四问
圣君果是江山主?万岁当真万岁乎?
青史已随陈叶烂?皇权难把老根诛?
年8月,我将自己青涩的名字写进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新生花名册,不久后便和同学少年登临景山,齐声朗诵公刘当时的名诗“登上景山最高处,京华历历在目。炊烟相招,鸽哨相邀,半城宫墙半城树”(《登景山》)。虽然少不了去凭吊崇祯上吊的那棵槐树,但当时并没有想到要向那末路帝王提什么问题。
及至半个多世纪过去,风吹黑发,雪满白头,有缘读到高昌的《景山槐下四问》,不免感慨丛生。此诗可说是《观兵马俑坑》的姐妹篇。屈原的《天问》全诗多达一百七十余句,全用问句成篇。高昌这首绝句连发四问,如劲弩连发四矢,不惟在句式与结构上远承《天问》之遗风,在古今绝句创作中似乎得未曾有,更可赞的在于对所咏对象的现代观照、思考与批判。
清初思想家唐甄在其《潜书》中早就说过:“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近几年前,歌颂吹捧帝王的电影、电视剧、历史小说甚嚣尘上,几使人不知人间何世,高昌此作与它们相较,相去何止霄壤!
九
天坛回音壁
巧匠当年筑此墙,堂堂金碧饰辉煌。
可怜黔首呼声远,何日回音到帝乡?
尚在青青子衿的时代,我也曾和同窗一游天坛。在回音壁前,只是惊叹其巧夺天工,戏听彼此呼唤的回声。直到书生老去读高昌的《天坛回音壁》,不仅惊醒记忆深处尘封已久的前踪旧梦,而且也得到了一番诗美的体验和思想的启示。
作人贵直,作文贵曲,作诗不宜如直头布袋,作绝句更应讲求平中见曲,尺水兴波。高昌此诗正是围绕“天坛回音壁”五字回环往复,结撰成章。首两句对回音壁的历史及外观做了必要的交代和描绘,诗人继之笔锋一转,所谓回波倒转,结之以发人深省的诘问:江湖之远的底层百姓的民声,何以达庙堂之高的天听?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汇中,读者自会以古证今,以今证古,展开古今互证的联想和思索。这是关心民瘼情系苍生的真正的诗人之问,如暮鼓,如晨钟。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箴言有之:“诗存在于思想中,思想来自心灵。”中外有别,诗理攸同。
十朗诵:柳宏秋(华工秋韵阅读会)
视频:晓月清风
张家界遐思
奇山秀水自多情,未必张家擅此荣。
一界青岩分俗念,白云深处淡浮名。
新时期伊始的一九八零年,张家界还养在深闺人未识。其时星移斗转,百废俱兴,年届不惑的我也梦想挽回那虚掷已久的青春岁月,于是在有缘初访这座后来名满国中兼海外的名山时,诗兴忽然袭来,情不能已,于是写下自己的旧体诗之处女作《登张家界》:“浪涌连山到碧空,拍天声急我从容。飞身直上三千丈,心在狂涛第一峰!”数十年后读到高昌的《张家界遐想》,十分叹服他胸襟的清华旷远,读之俗念顿消,也欣赏它在众多咏张家界诗作中一枝秀出。
张家界又名青岩山,此诗语言智巧,从“张家”独擅奇山异水之荣领起,有疑故问,然后巧嵌“界”名,一以点名,一以区分,点醒的是山名亦兼点明诗题,区分的则是人间众生俱有的俗念。白云之纯洁,浮名之世俗,对比鲜明。“白云深处淡浮名”,乃是诗人“遐想”的精义。如此篇末点题,归结全篇,是诗的智慧也是人生的智慧。具有这种人生智慧而身体力行,则是摒弃名缰利锁之后的大超脱大境界也。我虽尚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李元洛:当代著名诗评家、散文家、学者、研究员,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多所大学兼职、客座、名誉教授,中华诗学研究会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出版《诗美学》《诗国神游一一古典诗词现代读本》《唐诗之旅》《宋词之旅》《元曲之旅》等诗学著作与诗文化散文著作约三十种。高昌年生于河北辛集,年毕业于河北无极师范学校,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曾先后入选诗刊社“青春诗会”和《中华诗词》杂志“青春诗会”。现任《中国文化报》理论部主任、《中华诗词》杂志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等。著有《公木传》《玩转律诗》《玩转词牌》《百年中国的感情气候》等。
编辑/章雪芳审核/小楼听雨校对/冯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