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象,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
乍一看,很多朋友或许会一头雾水,这句话说的啥,你想表达什么意思?#宇宙生活指南#
如果我告诉你,这首诗与最近发射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有着密切关系,你相信吗?
年前,战国时期的伟大诗人屈原仰天长叹,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天问》,从天地混沌,宇宙洪荒,我们的世界是如何开始的?又由谁来创造?开始问起,一连串的奇绝发问振聋发聩,令人深思,让无数后人同样仰望浩瀚的宇宙,思考同样的问题。
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到底是什么呢?
当人类从树上走下来,学会了直立行走,又学会了采集野果,猎取野兽,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阳光和雨露,也强烈惧怕着雷电风雪。
人类文明的伟大在于利用智慧发明工具,一步一步改善生活。然而时到今日,作为地球生物链的最高存在,人类依然对变幻莫测的世界既崇拜又敬畏,和千万年前一样,跪服在神祇的面前,被神秘的自然力量所奴役。
望天生养,指地吃饭。哪怕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将航天器送上月球火星,依然没有摆脱对大自然的依赖。
和动物不同,人们优点是具有思维意识,喜欢思考问题,然而这也是人类的最大缺点。强烈的好奇心让人类永远无法满足求知的欲望,在无法获得真相的前提下,认为有无所不能的神控制指挥着宇宙的运转,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在主宰着世界和每一个人命运。
人们将这种神秘的力量形象化、人格化了。认为山川草木、日月星辰、甚至花鸟鱼虫都有独立的生命和灵魂。人类的福祸旦夕都与其密不可分。
那么,到底是谁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让人类得以生存的呢?我们假定了一个无所不能的创世神,创作了神话。
说到神话,就绕不开“盘古开天地”,但和大家想的不同,“盘古”的传说出现很晚,甚至算得是一个新故事。
汉代初年成书的《淮南子》在说到天地创世神的时候,认为上古时期,天地未分之时,世界中慢慢生出了两个大神,一个是阳神,一个是阴神,他们苦心营造着天地。后来,阴阳判分,定出了八方的位置,阳神管天,阴神管地,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的世界。
然而,这种说法充斥着哲学的味道,且只见于书牍之中,所以在民间少有人知晓,一直到三国时期,徐整所作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记》中,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有关“盘瓠”的传说,加上大胆的想象发挥,创造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盘古,编造了有关“开天辟地”创世传奇。
《三五历纪》原书早已在无数次的战乱之中,消失在兵燹之中,所幸部分段落被《太平御览》、《艺文类聚》等书收录,得以一窥究竟。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徐整大大想象发挥,说宇宙一开始处于混沌状态,如同一枚鸡蛋,而盘古在其中孕育了一万八千年,方才打破束缚,从内部破壳而出,打破混沌分开天地,轻的飘在上面成为了天,重的落了下去成为了地。
虽未亲身经历,但徐整以文人的浪漫,加以艺术夸张的形式,将盘古开天辟地之后的情节描写得惟妙惟肖:
盘古口里呼出的气变成了长风和白云,左眼变成了白天温暖人们的太阳,右眼变成了夜晚陪伴人们的月亮,他的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洲,五脏形成了五方名山,血液汇成了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筋脉形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发丝变成了天上的繁星,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牙齿骨骼也都变成了坚硬的岩石矿产,哪怕汗水也化为了晶莹的露滴……
不得不说,徐整不亏为文人,想象力丰富的出奇。然而世界上真有盘古开天辟地吗?神话背后到底是文人的浪漫,还是世界的真相呢?
国学大家王国维曾经这样评论神话传说:“神话乃想象的产物”。
王国维认为,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国民想象力活泼,屈原的“天问”如同古代印度及希腊之壮丽神话,都是想象之产物。以诗歌的方式寄托深邃感情,散漫而无所丽。《天问》虽是凿空之谈,但感情真挚,前所未有,开创了先河。
无独有偶,既屈原仰望长问之后,多年的唐朝大家柳宗元仿《天问》,又写了一篇《天对》,其文字洋洋洒洒,汪洋恣肆,引经据典逐一回答了屈原《天问》所提出的问题。
从《天问》到《天对》,时间跨越了千年,字里行间饱含着人类灵魂深处最终极的思考。屈原不会想到,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会在千年之后由唐朝后辈柳宗元解答。而屈原和柳宗元都不会想到,千年之后的后代和他们一样对宇宙的起源充满着好奇,但用实际行动而不是文学创作,孜孜不倦接过打气深入到宇宙的尽头,寻找这个延续了年的疑问的最终答案。
“天问一号”祝你一路顺风,带去我们的疑问,带回我们想要的答案。
宇宙的起源到底是什么?
“酒歌说文”讲述有趣的国学和民间传统文化。如果喜欢,动动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