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3月11日下午,《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发布。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首批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中,有件/套来自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以下简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且都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在发布会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对馆藏文物作了全面介绍。
徐明称,该馆文物分为两大类: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第一类不可移动文物有三处:一大会址、博文女校(一大代表宿舍)和周公馆(年划归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领导),都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次公布的名录,这三处都上榜。
第二类可移动文物。这类文物征集工作在年就开始实施。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成立“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委员会”。在筹建过程中,、年,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了两次大规模文物征集工作,这奠定了馆藏革命文物的基础。因文物征集工作起步时间早,珍贵文物在文物总数中占比达60.7%。
在此后50余年的时间里,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继续坚持不懈地进行文物征集。目前,该馆收藏有自鸦片战争以来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藏品,共计余件/套,实际数量12万余件,其中文物类藏品为余件/套,实际数量为余件。其中,一级文物件/套,实际数量件。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创建时期的文物和文献收集比较全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物,如年9月创刊的《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创刊号,年2月创刊的《天问》,年陈望道翻译的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年8月创刊的《劳动界》,年11月创刊的《共产党》月刊,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共产党早期党员张人亚保存下来的《列宁全书》、《康民尼斯特丛书》,李大钊使用过的打字机等珍贵文物。还有如李大钊、陈独秀、董必武、李达、俞秀松、包惠僧、刘仁静等的签名、题词、书信等。
此外,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其他时期文物藏量也很丰富,代表性的文物如:年洪仁著《资政新篇》、年邹容的签名照、年秋瑾《光复军军制》手稿、年辛亥革命上海起义时的陆军旗。还有诸如瞿秋白、向警予、刘少奇等的名片,上海工人第二、三次武装起义用过的警笛和哨子,邓世昌、陈其美、张人亚、项英、刘少奇等的印章,周恩来赠送给李华英的平型关战斗缴获的地图,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歌手稿,李白、秦鸿钧、王根英、茅丽瑛等烈士的遗物,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块招牌等。
藏品中,钱币、徽章证章、期刊杂志创刊号、名人手迹、烈士遗物、信件、老照片等较为丰富,初成体系。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